金秋鋪錦繡,攻堅正當時。山西建投六建集團承建的萬榮縣人民醫院遷建項目——門診醫技科研辦公綜合樓及附屬用房工程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各施工區域拉滿“進度條”,沖刺主體結構封頂。
該項目位于萬榮縣技校東路與后土大道交匯處,總建筑面積66193.09平方米,包含門診醫技科研辦公綜合樓、高壓氧艙、污水處理站、垃圾暫存、東大門、南大門等7個建筑單體。項目投用后,將以更加先進的設施、更加舒適的環境,為萬榮及周邊地區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進一步提升區域醫療保障水平。
自項目開工以來,項目團隊通過深化成本策劃、優化過程管控、技術創新賦能、動態監控管理等多項舉措,打好商務精準管理“金算盤”,賦能項目建設降本增效。
精準策劃 打好成本“預算樁”
項目團隊始終堅持“無策劃不商務、無策劃不施工”的原則,持續優化施工方案,實現科學統籌。
成本分析會
在施工組織方面,樹立“工期節約就是最大的成本節約”理念,針對單層面積近2萬平方米工程特點,創新采用“兩區動態管理法”與“分段流水施工法”結合的組織模式,集中優勢資源,優先推進重點區域施工,通過“分段流水、交叉作業”策略,實施動態工序銜接管理,同步推進模板制作安裝、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確保年度工程量完成率達70%。同時科學安排二次結構與主體結構穿插施工,預計在主體結構封頂時,可完成55%的二次結構工程,既縮短整體施工周期、減少人材機閑置,還能提前為醫療設備安裝預留時間。
項目施工現場
在資源配置環節,“兩區動態管理法”成效顯著,塔吊數量由原計劃的5臺縮減至3臺,局部采用吊車輔助施工,節約費用約25萬元且機械調配效率提升30%。在臨建施工中,項目團隊創新采用“物業服務式”管理模式,租用建設單位現有用房作為工人生活區,通過提供住宿、定期保潔、設施維護等標準化服務,為勞務工人營造了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這一舉措既省去了傳統臨建搭設費用,又實現了現有資源的高效利用,形成“輕資產、重服務”的臨建管理新范式。此外,采用永臨結合方式,將后期室外綠化部分直接種植草苗,減少施工區域綠網反復更換,避免資源浪費與時間損耗,節約成本約18萬元。
過程嚴控 擰緊支出“水龍頭”
項目團隊以精細管控、透明高效為原則,從采購管理、分包機制兩方面入手,杜絕成本浪費,保障工程質量,為后續醫療服務提升筑牢“硬件根基”。
采購管理上,推行“陽光化+精準化”雙軌模式:大宗材料依托嚴格篩選的供應商體系,零星輔材、施工耗材全面實行“陽光采購”,做到“過程公開、操作透明、全程建檔、永久追溯”;材料進場時用地磅嚴格檢驗用量,通過歷史數據分析優化鋼筋與混凝土下料,將誤差控制在2%以內,節約成本約22萬元。材料使用中,實施“同區域共享+7天精準庫存”管理:動態調撥周邊已完工項目的方木、模板,使周轉材料使用率提高10%;通過實時監測消耗、優化采購周期,將材料周轉周期控制在7天內,既減少供應波動影響,又保障了施工的連續性。
勞務班組技術交底會
分包管理上,創新建立“準入—考核—優化”機制:引入階段優先篩選本地口碑佳、經驗豐富的勞務隊伍,降低跨區域調動成本,同時借助本地隊伍對環境的熟悉度減少協調難題;合作中,從“產值率、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期履約”四維度進行定期考核,對優質班組給予優先競標權,對不達標班組及時約談整改或納入“黑名單”。通過獎優罰劣激發班組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優化流程、提升效率,間接降低因返工、低效帶來的成本損耗,確保工程每一處細節都符合質量標準。
技術創新 注入降本“增效劑”
項目以“大商務+數字化”融合為抓手,針對醫療建筑單體面積大、結構復雜、管線密集等特點,通過技術創新與數字化應用,既保障施工安全質量,又實現降本增效,為后續醫療功能落地提供技術支撐。
安全質量管控方面,針對腳手架的搭設和使用以及混凝土澆灌過程中的模板穩定性差等安全風險,合理劃分施工段,實施等步距流水施工,創新運用銷鍵型腳手架及支撐架、攔茬氣囊、高強鋼筋直螺紋連接、混凝土裂縫控制等技術,全面保障工程質量與施工安全,節約人材機等費用約110萬元。
數字化技術應用上,深化BIM技術與管理平臺融合:建立全專業三維模型提前排查管線碰撞、優化空間布局,降低安裝階段返工損失;搭建數字化管理平臺,通過施工模擬、進度可視化管理縮短工期;結合信息化技術指導精裝施工,讓施工人員直觀掌握工藝標準,為醫療科室特殊裝修提供精準依據。此外,墻體ALC板采用“工廠預制+現場裝配”模式:提前精準測量排版、定制化生產,施工時依編號快速定位,相比傳統施工工期縮短超30%,預計節約人工費48萬元,同時保障墻體平整度,滿足醫療空間潔凈、隔音等特殊要求。
動態監控 扎實算好“明白賬”
項目通過“定期核算+動態預警+廉潔監督”三重機制,確保成本管控閉環。
成本核算上,堅持“月核算、季分析”制度:每月按形象進度精確確認產值,確保“形象進度、產值確認、成本歸集”三同步;每季度召開成本分析會,全面歸集人材機等結算資料,開展細致的量價對比,對超出目標控制成本的情況進行溯源并制定預控措施,形成管理閉環,有效防控成本風險。
項目施工現場
風險管控中,構建動態成本預警機制,提前預判勞務、材料、機械等方面的超支風險,發現問題即刻調整;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將廉潔風險防范細化到招標采購、物資驗收、廢材處理、結算付款等各個環節,通過靠前監督、日常常態化監管,提前識別風險點,高標準打造廉潔工程,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項目建設與民生保障上。
從精準策劃到精細管理,從技術創新到動態監控,萬榮縣人民醫院遷建項目始終以“金算盤”思維貫穿建設全過程。未來,項目團隊將持續強化全要素成本管控、推進數字化賦能,把成本管控的成果轉化為項目提質增效的動能,為萬榮及周邊群眾打造功能完善、運轉高效的醫療新陣地,助力區域醫療保障水平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