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建投七建集團實施的太原市晉源區武家莊城中村改造項目(沿湖城地塊六),位于太原市晉源區南中環街南側、千峰南路西側,總建筑面積286769.29平方米,集辦公、公寓、商業于一體,由4棟公寓樓、4棟辦公樓、3棟商業樓以及地下車庫組成。項目建成后,將通過空間融合、功能優化與可持續發展,顯著改善區域人居環境,助力城市經濟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城市發展的多贏。
技術賦能 巧解施工難題
在項目建設中,智能建造技術成為降本增效、保障高質量履約的關鍵“利器”,尤其在復雜管線施工與地庫地面工程中,凸顯強勁優勢。
機電暖通管線系統是保障建筑功能正常運行的“生命線”,該項目涉及給排水、強弱電、空調通風等多類管線,且涵蓋6家專業分包單位,傳統施工模式下易出現“管線沖突、凈空不足、返工整改”等問題。為破解這一難題,項目團隊將BIM技術深度融入管線全周期管理,通過搭建模型開展碰撞檢測,提前發現并解決管線沖突隱患;針對凈空不足區域,優化排布,保障建筑使用空間;依托BIM平臺實現各分包單位協同管理,明確管線安裝順序與節點。最終,不僅避免了后期返工,還實現了“成本節約、工期縮短、客戶滿意”的三重目標。
在地庫4.5萬平方米地面施工中,項目團隊面臨大面域精度控制難、夜間施工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等挑戰。通過引進激光整平機器人,采用“激光定位+自動化作業”模式,實現毫米級平整度控制和24小時連續精準施工。該技術使施工效率提升40%,人力成本降低50%以上,同時顯著提升夜間施工質量穩定性,為后續工序節省15~20天時間,有力保障了項目整體進度。
此外,在室內29萬平方米抹灰工程中,面對工程量大、覆蓋范圍廣、工期緊張等挑戰,項目團隊創新采用濕拌砂漿工藝替代傳統現場攪拌方式,并結合工程特點制定“分區施工、流水作業、質量管控”三位一體的工序方案。該方案通過分區作業實現多工作面同步推進,采用流水施工確保工序銜接順暢,配合嚴格的質量管控措施,有效解決了施工組織難題,降低了墻面空鼓開裂風險,施工效率提高了30%的同時,減少了材料損耗,降低了綜合成本。
管理提效 構建管控閉環
項目團隊構建“日管控+周統籌”的施工進度管理體系,通過“早會晚報”與“項目周例會”的有機銜接,形成管理閉環。每日“早會”以目標管理為核心,通過任務分解、資源調配、重點事項交底三個環節,推動各班組簽訂“軍令狀”,實現“人人有目標、事事有承諾”;“晚報”建立“問題—措施—責任人”三清單機制,通過現場銷項管理確保當日問題當日閉環,形成“計劃—執行—檢查—改進”的日循環。
每周例會構建“四維管控”機制:在安全管理維度,通過案例復盤+規范考核雙管齊下,將安全標準轉化為行為習慣;進度管控維度實施“三色預警”,對滯后工序采取“一工序一策略”動態調整;質量管理維度推行樣板引路+過程巡檢,實現質量隱患“發現—整改—驗證”全流程追溯;管理優化維度建立“問題臺賬—改進方案—效果評估”的持續改進鏈條。這套體系通過“日清日結、周查周改”的循環機制,將進度目標轉化為可執行、可考核、可追溯的管理實踐,最終實現項目高效推進與品質交付。
目前,項目總體建設進度已達55%,內墻抹灰、門窗框安裝已全部完成,樓地面及地暖保護層、外墻施工均已過半,公區精裝已大面積展開,其他配套工作同步高效推進。
下一步,項目團隊將繼續錨定建設目標,以“爭分奪秒搶進度、多措并舉提效能”的勁頭,通過精細化統籌施工周期、動態優化資源配置、全流程強化風險防控,以創新破題、以協作聚力、以制度護航,全面推動項目優質高效履約。